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抱怨、不躺平、不放弃! | |
发表时间:2022-11-14 阅读次数:818 | |
转载:庄聪生寄语民营企业家: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抱怨、不躺平、不放弃!原创 人民政协报 政协君 2022-11-10 07:00 发表于北京 编者按: 11月8日,在举国上下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由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和人民政协报社共同指导,人民政协报文化传媒公司主办的“弘扬企业家精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形式举行,身处北京、福建、上海、河南、新疆等地的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进行深入探讨,为奋进新征程凝聚发展共识。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庄聪生在会议最后阶段作了总结发言,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庄聪生 今天,人民政协报社组织举办“弘扬企业家精神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会,这个主题非常好。刚才,几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把握非常深刻,特别是谈到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时,大家都谈了一个共同的观点,也是今天研讨会的主题,那就是——中国要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或者说,民营经济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当我看到这句话时非常激动。由于受到这句话的鼓舞,我在不到两天的时间,一鼓作气写了一篇《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论述》这篇8000字的学习体会文章,《人民政协报》分三次连载后,许多网站纷纷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注:"政协君"公众号于10月21日独家首发此文全文,《 重磅解读!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宣示中国共产党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信心,将大大增强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界对发展民营经济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对于稳定市场主体、坚定市场主体信心、提振市场主体的精神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把今天大家的发言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要厚植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土壤,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氛围。 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指那些富有创新精神、拥有创新业绩、具有企业家精神特质的企业领导人才。他们是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我的体会是,新时代企业家,应当具备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资本拥有者;二是资源配置者;三是创新组织者;四是财富创造者;五是责任担当者。拥有这五个方面才是企业家。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家按照市场和产业的发展方向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开拓市场,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企业能够安排几十、几百、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人就业。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可以影响一个行业、影响一个产业、影响一个地区乃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社会的创业创新创富水平。如果说企业家是一种宝贵的稀缺社会资源,那么企业家精神便是一种需要尊重、保护并不断培育与弘扬的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的才能。从2013年到2020年连续八年,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讲弘扬企业家精神。二十大报告又专门提到“弘扬企业家精神”。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概括了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涵。今天,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和弘扬企业家精神,除了企业家自己努力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靠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既关注企业家的思想,也关注他们的困难。要着力完善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中国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洒点雨露就发芽”,只要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加伟大的业绩。 第二,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始终真正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所有制歧视的影响,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遭遇到各种非议、限制和打击,特别是一些自媒体对“资本”进行批判抹黑,一些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被“污名化”。此外,这几年有一些政策的同向叠加效应,加上疫情的反复、持续冲击,也给民营企业家带来思想上的困惑。所以这两年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公平感、安全感在减弱、市场预期在转弱。企业家作为理性人,推测未来主要根据经验、逻辑和环境。他们会根据什么来判断?一是看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稳定;二是看营商环境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公平竞争;三是看个人的财产是否安全。如果企业家相信党和政府支持民营经济政策不会变,相信市场竞争是公平的,相信自己的财产是不会受到侵犯的,那他们对前景一定会有积极乐观的预期。相反,预期就会转弱,就会没有信心甚至“躺平”。现在之所以出现预期转弱,是因为社会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所有制歧视和偏见,有的人不仅误解曲解中央精神,甚至在个别民营企业出现问题时,就从整体上否定民营经济,让民营企业家感到“灰头土脸”。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就曾经批评过社会上有些人发表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指出这些言论是错误的,是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的,而且强调企业家就是我们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但否定民营经济的言论仍经常出现,干扰党的方针政策,动摇企业家的信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我们要善待民间资本、善待民营企业、善待民营企业家,特别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因为“两个毫不动摇”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根本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验教训总结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必须两个都真正的毫不动摇,如果第一个毫不动摇,第二个经常动摇,或者一手硬一手软,那民营企业家信心就会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一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表明我们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针政策没有变。下一步,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坚决排除各种干扰,真正做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新、用心发展。 第三,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引导民营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预期,不抱怨、不躺平、不放弃。 当前,在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持续冲击下,民营企业家思想困惑很多,民间投资出现方向不明、意愿不强、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帮他们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坚定的信心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描绘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关键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观点看待这些风险和挑战。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可能发生。所以,当前要引导企业家调整好预期和心态,做好与风险挑战长期共存的思想准备。今天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民营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新挑战,也直接考验民营企业家的应变能力和水平。 第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要引导民营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发展道路。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当前,在疫情冲击、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要想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把企业做久、做精、做优,就必须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道路,干自己专业的行业,做自己懂的行业,专心聚焦主业,在自己熟悉的行业精耕细作,做到极致。这样的话,企业才能长久。 我认为,新时代画卷气吞山河,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潮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历史的契机,正等待创业者、奋进者、搏击者。党的二十大描绘了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对于民营经济发展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于民营企业家,又是一次人生转折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梦想是“复兴梦”“强国梦”,是一个充满无限机会、无限可能、无限成功和无限梦想的新时代。广大民营企业家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提振精神,迎难而上,在困难挑战面前不抱怨、不躺平、不放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成为无愧于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 |
|